2024年底同時刊登兩篇與昆蟲相關的文章!
一眨眼就到12月啦,在兩個禮拜就是日本年假了。年假前,在同一天收到了兩個好消息,於12/1同時有兩篇文章被刊登啦,且這兩篇都是與昆蟲有關!
這兩篇也是經歷了非常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啊~
兩篇文章都是與臺南大學的張原謀教授合作,感謝原謀老師一直以來與我的密切合作,讓我能有幸參與老師研究室的許多研究!從2019年至今已經合作刊登了七篇文章(5篇關於陸蟹2篇關於昆蟲),目前有許多合作仍在持續進行!
這次刊登的文章中,一篇是關於棲息於海岸林的台灣暗蟬,刊登於《Biotropica》;另一篇則是關於淺山森林中的線紋蜻蜓,刊登於《Odonatologica》。巧合的是,兩篇文章都是用氣候資料去探討昆蟲的行為。
有關於台灣暗蟬的文章,我們發現於2016年後,降雨變得非常極端。而極端降雨的情況下,長期監測的資料證實,影響了台灣暗蟬的羽化個體數。由於土壤長時間的淹水,可能造成土壤缺氧,甚至釋放出許多有害物質,將不利於暗蟬若蟲的生存。此篇文章再次驗證了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對許多昆蟲帶來生存上的危機。
另一篇關於蜻蜓的文章,研究顯示在氣溫低的情況下,發現更多線紋蜻蜓有群聚的行為;且蜻蜓對於群聚的地點有相當的忠誠度,意思是說他們很厲害竟然找得到家。此外,群聚的個體有雄性性偏比的現象。但確切造成這個行為的機制仍不太了解,真的是為了聚在一起取暖?躲避天敵(人多勢眾)?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給予指教!
(因為不是OA,需要全文的請私訊啦)
----------------------------------------------------
感謝台南大學同學的努力,蟬(凱偉、崇睿、慧玲);蜻蜓(智軒)許多同學是從我們在台江「護蟹」就認識的,真的很感謝過去能跟大家一起努力!
感謝兩篇文章一起合作的老師,南大黃文伯老師、中山黃淑萍老師、台大謝志豪老師、美國長島大學Kent老師、台北動物園陳賜隆博士。
最後,再次深深地感謝台南大學張原謀老師,時常在我低潮的時候鼓勵我,並對我的許多研究給予建議。我們也常常一起分享生活的趣事,真的很感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