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世界甲殼類學會的官方刊物《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以人工繁殖探討陸寄居蟹之年生殖次數與抱卵天數

19/10/2021

這篇文章終於刊登了,

發表在世界甲殼類學會的官方刊物《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為劉法官。

沒錯!

你沒看錯,

是一位非常斜槓的法官!

劉法官在陸寄居蟹的人工繁殖上,

是享譽國際的,

被譽為亞洲第一位業餘人工繁殖的高手。

我在今年第一次與劉法官見面,

雖然我們都知道對方,

但終於在今年好好地約出來聊一聊。

我才知道劉法官精心鑽研陸寄居蟹人工繁殖達10年以上,也去報名了很多養殖方面的進修課程,所謂「高手在民間」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劉法官跟我提及非常多人工繁殖的技術、經驗與知識,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因為有許多陸寄居蟹繁殖資訊,是野外生態研究無法得知的。

例如陸寄居蟹一年可以生幾次、抱卵到釋幼的時間耗時多久、寄居蟹受到緊迫時會有的繁殖失敗案例等,都在劉法官四年的完整紀錄下可以得知。

在方所長的支持與協助下,

我們一同來完成這個文章。

在短掌、皺紋、紫陸、橙紅這幾個種類每年可以平均生3-4次,

抱卵時間大約平均在20-30天左右。

唯獨凹足每年平均僅生1-2次,

且抱卵時間平均在30天以上。

這個研究解開了過去無法得知的資訊,

因為要每年固定的人工繁殖,

且要都一直飼養同幾隻個體做紀錄,

難度實在太高了。

非常高興劉法官達到這個里程碑!

相信往後我們有更多合作,

揭開更多陸寄居蟹的未知發現。

最重要的是,

希望用人工繁殖減少野外捕捉的個體,

對保育有所貢獻,

這是我們彼此的共識。

而我們一致的未來願景是,

希望有朝一日能成功繁殖椰子蟹(若有計畫且受核准的前提下),

讓這個漂亮的物種不要在臺灣消逝。

我想這也是實踐自由選擇學習的一個例子,當你對某個事物特別有興趣時,其學習成效會特別好、特別快,且不管何時、用何種方式都會盡力去獲得知識。勇敢去追尋自己喜歡的事物,或許有機會融合過去所學或背景,都是很好的火花。

https://academic.oup.com/jcb/article-abstract/41/4/ruab056/6398514?redirectedFrom=fulltext

© 2017 Chia-Hsuan Hs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node Cookies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
We use cookies to enable the proper functioning and security of our website, and to offer you the best possible user experience.

Advanced settings

您可以在此自訂您的 cookie 偏好。啟用或關閉以下這些類別,並儲存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