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的文章上線了: 探討路殺社公民科學計畫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持續動機與中斷動機
發表在《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的文章上線了!
這篇文章主要和路殺社社長林德恩學長合作,
探討路殺社參與者的初始參與動機、持續動機。
探討公民科學參與者的動機,
為什麼那麼重要呢?
原因在於若不瞭解成員一開始的參與動機,
很難制定相關策略去「留住」參與者。
現在越來越多和公民科學有關的社會科學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對於公民科學的管理能有所回饋,目的是讓參與者願意繼續付出一己之力,讓大家蒐集而來的資料能對生態保育有所貢獻!
所以我們這個研究,
也算是對路殺社成立10年以來的總評估,
一方面也讓台灣路殺社這麼成功的一個公民科學計畫,
讓國際看見!
研究發現,
路殺社參與者的初始動機主要是「學習」及「自我成就」動機,屬於自我決定理論中的內在動機。
即是參與者剛開始進路殺社最主要是進行學習,
並希望滿足自己對動物的好奇心、
對自然保育有所貢獻。
而持續願意動機亦與初始動機差不多,
唯獨自我成就動機較初始時還要顯著下降。
其原因不明,
討論推測有可能是路殺紀錄較沒挑戰性,
逐漸讓參與者覺得比較沒成就,
或是訓練規劃等活動已經沒有初始的熱情了。
當然並不是說每一位參與者皆是如此,
只能說統計上有此現象,
不過下降的幅度並不大!
仍有許多參與者認為路殺社的調查為他帶來很多成就感,
詳見質性研究方面有許多精采的節錄,
這部分也是審查者們極力讚賞、覺得有趣的部分!
(其實我質性研究還做得不做嘛)
此外也由質性的結果發現,
參與動機並不是單一的,
有可能是多重面向的。
再來是已經離開的參與者,也就是不再關注路殺社的前社員。從分析上來看,他們各個初始動機面項都顯著低於持續的參與者,唯獨休閒動機並沒顯著差異。
因此我們解釋為這類參與者一開始的參與動機就不強,且他們認為參與路殺社是很休閒的;結果發現事實上還是有一定負擔,就選擇暫時不參與了。
從一位已離開的受訪者得知,
他雖然一些因素暫時離開,
但未來仍會選擇加入。
就如我所說,
本研究是費盡千辛萬苦才終於被接受,
雖然改編自論文的一小部分,
但也已與論文大不相同。
在當中也深刻感受到辛苦口委們了,
確實在撰寫文章中發現論文中也許多不足,
致謝中也一一感謝口委當時給的指教。
還有幫我填問卷、
願意接受我訪談的路殺社參與者,
很多受訪者也變成了好友,
繼續聯絡至今,
真的很感謝大家!
也謝謝德恩學長在研究途中協助我解決一切技術上問題,和我討論有關於研究中的細節,還有提供這麼棒的研究資源,讓我更認識路殺社。
未來也請學長多多指教!
更多文章研究細節詳見全文👇
Hsu, C. H., & Lin, T. E. (2021). Exploring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of Ongoing and Former Citizen Scientists in 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 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64, 126055.
文章50天內免費下載: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di2%7E5liTFG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