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年資料探討陸寄居蟹網路貿易之保育意涵

09/07/2025

「以十年資料探討陸寄居蟹網路貿易之保育意涵」被《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期刊接受啦!(Q1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全文免費下載

這是我來日本後領銜的重要研究之一,屬於「以大數據探討日本野生動物貿易」的大計畫中。剛好在來日本前,做過許多關於陸寄居蟹的研究,上司就說:「這個你不做,沒人能做。」

既然他都這麼開口了,我就硬著頭皮試試看!

我們用10年的資料,來釐清日本陸寄居蟹網路貿易的趨勢。陸寄居蟹為文化財產保護法下的天然紀念物,在日本有少數賣家可以有合法資格進行販售。我們想瞭解這十年多來(2013~2023),網路上販售的趨勢、數量、種類以及價格,因此進行了這個研究。

這也是我來日本後學到了個新的技能,就是利用資料庫的大數據,去探討一些問題,並根據結果給予保育政策建言。

這個研究一樣很感謝強大的團隊支援,除了我們國立環境研究所外,還包括上智大學、北海道大學、德島大學、國立農研機構的成員,一同合作!

—---------------------------------------

*結果介紹:

1. 陸寄居蟹關注度、販售隻數、總販售金額,10年來皆顯著上升。我們將google搜尋指標視為「關注度」,其假設在於,一個人若要飼養寵物,推論應該會google他的相關知識及圖片。我們的研究發現關注度與販售總數及總金額有顯著相關,帶給後續的研究啟示為,Google的關注度或許可以作為瞭解野生動物貿易趨勢的一個指標。

2. 我們發現體型上來說,L與XL大體型個體在總販賣比例來說,逐年下降;而小體型個體,逐年上升。這代表著有潛在寄居蟹過度捕捉的訊號在裡頭。

3. 價格在種類間(短掌最貴)、體型大小(越大越貴)及一次販賣多少隻(一次販賣越少越貴),有顯著差異。

4. 大多數的販賣個體顯著集中在夏季,97%販賣個體來自前十大賣家,且84.6%販售都來自於沖繩。

*保育政策建言:

1. 很久以前,日本政府雖有頒發捕捉特許給特定漁民,但之後並未聽聞再發放特許。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皆尚未見到過特許證本身。有鑑於此,檢視商家的特許證是必要的,以免存在合法與非法的模糊地帶。

2. 從販售的隻數及關注度仍有增加的趨勢來看,瞭解野外族群狀況及適度管理是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3. 從價格上來看,短掌陸寄居蟹價格為最高,其被列為準絶滅危惧 (NT),可見物以稀為貴。當稀少的物種價格越高,捕捉壓力越大,進一步加速其滅絕風險,即所謂的Anthropogenic Allee Effect。因此同上,需要瞭解不同物種的野外族群狀況。

4. 大體型的個體從資料上來看,有顯著地減少。且大體型價格也較高,面臨著捕捉壓力。因此在捕捉體型上應該有所限制,應保留有生產力較佳的大個體(特別是雌性個體)於野外。

5. 在地協力監測與巡護的必要,大多賣家直接來自於產地,且販賣個體大多於寄居蟹活躍的季節。巡護人可以與政府合作,瞭解捕捉人是否有合法證照。此外亦能有機會杜絕違法捕捉,如近年許多外國人至沖繩試圖走私,皆是當地人發現有意進行舉發。

—---------------------------------------

雖然這是日本的案例,不見得適用台灣。但是能瞭解不同的案例,於台灣的狀況加以修正、改進,或許亦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有所貢獻。

© 2017 Chia-Hsuan Hs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node Cookies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