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北部國頭村的精神象徵-山原秧雞(Yambaru Kuina)

10/04/2020

這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研究鳥類這麼深!
為了更深入瞭解這隻鳥的保育故事,
去年我造訪了3次沖繩。
受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副所長的幫忙,
訪談了沖繩的保育官員小野宏志先生;
住在與這種鳥類最近的居民家中,
瞭解他們對於這種鳥類的互動;
亦自己親入北沖繩的森林中,
盼能近距離地更瞭解這種鳥類的生態習性。
牠就是沖繩北部國頭村的精神象徵-山原秧雞。

起初為了找椰子蟹而造訪沖繩,
剛到沖繩時就會發現許多的紀念商品、看板、食物上,
都有這隻鳥,
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牠究竟是誰?
後來回臺灣後去搜尋了許多文獻,
才知道他是在1981年才正式被發表的日本特有種。

當地居民很早就知道這個物種的存在,
只是不曉得牠是一個新的物種。
當地人叫牠「慌張者」,
也就是看到人會落荒而逃。
牠是日本唯一不會飛行的鳥類,
因此跑步速度驚人(我也親身見識過)!
在文章中我用了一段在描述牠是怎麼被記錄的。

在1980年代由於外來種紅夾獴逐漸入侵沖繩北部,
造成山原秧雞的數量掉到僅剩幾百隻。
後來藉由日本政府卯起來移除外來種,
以及訂定明確的復育計畫;
再加上結合了民間NPOs和當地居民的力量,
好不容易才把數量又恢復至1500隻以上。
可見保育除了要有科學研究做為基礎外,
整合各個組織團體,
以及提升當地居民的意識是相當重要的!

這篇文章可說是花了我相當大的心血完成,
可說是近年來的嘔心之作之一。
本文把山原秧雞生態習性的科學資料、
保育政策的歷史脈絡與跨組織合作等等,
整合在本文中。

原本想把訪談資料、文獻資料統整等等,
我覺得很有潛力發展成國際期刊;
但是後來想想,
寫成深度點的科普文章可能更能提升臺灣保育的效益,
在這個故事中有非常多的保育策略值得我們學習。

再加上新竹鳥會的資深鳥友- 許映威
也就是我親叔叔的照片支援,
當中有非常難得捕捉到的精彩畫面,
更讓這篇文章如虎添翼!

最後要感謝自然保育季刊的編輯團隊與審稿委員們,
每次投稿到貴刊都覺得讓我在當中又學習到了一課!

詳情請看自然保育季刊109期26-37頁!

© 2017 Chia-Hsuan Hs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node Cookies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
We use cookies to enable the proper functioning and security of our website, and to offer you the best possible user experience.

Advanced settings

您可以在此自訂您的 cookie 偏好。啟用或關閉以下這些類別,並儲存您的選擇。